水產前沿網獨家報道,生物絮團養蝦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即便是傳統養殖模式下,它的作用還沒有充分顯現 文/水產前沿李釩 生物絮團養蝦到底能不能賺錢? 上個月,筆者有幸拜訪了重慶市潼南區壹偉水產有限公司,他們采用人工海水+生物絮團養殖的技術模式,全封閉車間實現了一年四季皆可生產,平均單產6-7斤/方,且尾水零排放,整個養殖過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 與動輒30-40斤/方產量的山東濰坊工廠化養蝦相比,6-7斤/方的產量顯然不足以說明其經濟的可行性。但出乎意料的是,壹偉水產仍然保持了很好的盈利水平。憑借嚴格的標準,他們公司成功獲得了無抗、國際水產養殖規范等認證,“持證”后對蝦身價暴增35%,并成功打入盒馬鮮生平臺。如今壹偉水產已經實現了養殖的標準化、流程化、規范化,養出來的蝦不但安全,而且口感鮮甜,深受高端市場的喜愛。如今,壹偉水產的二期項目已經啟動,占地約3600平方米,計劃今年10月份竣工投產,預計年產能20萬斤南美白對蝦。并與盒馬鮮生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成為盒馬鮮生西南片區戰略合作伙伴之一。 如今,一個養殖模式的成功,絕不能簡單地以產量為衡量標準,未來更是如此。壹偉水產走通了內陸海水全封閉生物絮團養蝦商業化成功之路徑,我們更應該看到其背后的價值:零換水、零抗生素,這恰恰是我們更應該重視的。 可能有業者就問了,現實條件下,全生物絮團養蝦技術最高產量能達到多少?前段時間,筆者拜訪了南海所的張家松老師,他們通過對生物絮團養殖技術的改良,較低的換水量下其產量已接近20斤/方,相當于畝產達到13000斤。這應該是目前在較低的換水量的情況下生物絮團養蝦所能達到的最高產量。這也讓我們看到了生物絮團技術是可以應用于高密度養殖的。 何為生物絮團?生物絮團是利用細菌聚集物,藻類或原生動物,聚集在有機顆粒物中,其目的是在一個集約化水產養殖系統中改善水質,廢物處理,預防疾病。換句話說,生物絮團是一個包括水生生物,異養細菌和水中其他微生物的共生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氨從水生系統中被去除,未充分利用的物質可進入循環為養殖動物提供餌料。這意味著生物絮團技術是一個理想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友好型的水產養殖產業。 其實生物絮團養殖離我們并不遙遠,簡單而言可以分為室外生物絮團與室內生物絮團養殖。在如東小棚養蝦取得巨大成功后大家馬上意識到其本身就是一種半生物絮團養殖模式:強曝氣,強增氧,定期補充碳源,養殖中后期形成混濁水(生物絮團),當然還有定期補充新水。水位不深,七八分地的小棚高產者最高可達到3000斤/產,相當于畝產4200斤。普遍產量也有1500-2000斤/棚,相當于2100-2800斤/畝,遠超過土塘養殖的水平。誠然,小棚蝦的成功絕非單一某個條件促成的,但也讓業者越來越意識到了生物絮團養殖的魅力。 近年來,越南的業者也頗為重視生物絮團養蝦技術,甚至由主管部門進行推廣。他們多采用地膜池或陸基圓池進行養殖,其技術核心也是培養穩定的絮團狀態的水,以減少水環境變化對養殖的影響。通過在池塘底部設置集污坑,結合自動虹吸系統,配合“3段式”養殖模式,每年可以收獲3-4造白蝦。 傳統的工廠化養殖能否與生物絮團養殖技術進行融合。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傳統的工廠化養蝦仍然以大排大換水為主,這種模式顯然并不持續。近年來很多業者在工廠化養蝦中使用生物絮團技術,大大減少了換水量,有業者一周換水量可以控制在3公分左右,平均產量為12斤/方。這讓業者看到對蝦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另一種可能。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生物絮團養殖技術已經在對蝦上有廣泛的應用,并涌現出了很多成果,F在,生物絮團養殖技術已經被業界認為是一種可持續的水產養殖技術。因此,在國家大力發展綠色水產養殖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對相關的生物絮團養殖技術和經驗進行總結和分析。 當前生物絮團技術在對蝦養殖的應用已經受到密切關注,其中的重點關注幾個問題:1.生物絮團系統的類型;2.生物絮團脫氮途徑;3.生物絮團養殖系統中影響對蝦生產的因素;4.生物絮團在對蝦養殖中的營養價值;5.生物絮團作為益生菌在對蝦養殖的作用;6.生物絮團技術在對蝦養殖中的應用;7.以生物絮團為基礎的對蝦綜合養殖;8經濟考量;9基于生物絮團養殖面臨的挑戰。 對絮團的管理是生物絮團養殖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但對很多業者而言,特別是室外的養殖模式下,碳源的添加更多是憑借經驗,而缺乏科學的數據指導。對于碳源的選擇也是五花八門,糖蜜、葡萄糖、赤砂糖等都是常用的碳源,而添加的時間、頻率、數量等則因沒有太嚴格的要求。對各種模式、不同環境下生物絮團的理論基礎研究,是我們未來應該重視的問題。 9月,首屆中國國際循環水養蝦大會將在山東舉行,設施化循環水養蝦以及低換水甚至零換水的生物絮團養蝦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兩個方向,我們將邀請來自中國、美國、以色列、越南和泰國業者分享他們的最新成果。這是您一定不能錯過的產業盛會。 時間與地點 時間:2022年9月 地點:中國·山東 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 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 水產前沿 聯合主辦: 中國水產前沿展 承辦單位: 工業化水產圈 協辦單位: 海博集團 金牌贊助: 海鯤鵬(天津)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市漁生堂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江蘇艾生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銀牌贊助: 臺州金湖機電有限公司 惠農牧漁 廣東利健生物藥業有限公司 青島科洋水產技術研究有限公司 廈門艾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贊助單位誠邀中…… 誰應該參加 1、政策制定者 2、科研人員 3、RAS養蝦者 4、投資者 5、一線養殖工程師 6、RAS設備、飼料、種苗等供應商 7、RAS建設承包商 重點議題 1、全球循環水養蝦發展現狀 2、中國循環水養蝦投資前景分析 3、循環水養蝦技術創新及應用 4、對蝦產業園區建設示范及未來暢享 5、養殖尾水處理方案分享 會議亮點 1、行業第一:這是國內產業界首次全面探討循環水養蝦; 2、產業報告發布:會前專項調研,走訪中國各大RAS養蝦基地,并在會議期間發布《中國循環水(RAS)養蝦產業報告》; 3、全球RAS養蝦先行者參與:擬邀請泰國、美國、以色列、越南、日本的RAS養蝦先行者參與交流,涉及生物絮團、清水循環水、陸基養殖等前沿模式; 4、跨界探討:擬邀請來自盒馬鮮生、叮咚買菜、錢大媽、每日優鮮等分享蝦類消費市場概況,及與之相適應的養殖模式實踐。 5、“中國RAS養蝦年度榜”評選:梳理各個層面的優秀支援力量、成功的養殖者。 擬邀嘉賓(排名不分先后) 何建國(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孔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李。▏椅r蟹產業技術體系工廠化養殖崗位科學家) 劉鷹(浙江大學教授) 譚洪新(上海海洋大學教授) 黃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曲克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朱建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王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孫建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張家松(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所漁業工程研究室主任) 徐武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所博士) 萬夕和(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楊敬輝(河北農業大學教授) 倪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副所長) 牛津(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對蝦營養與飼料崗位科學家) 陳軍(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養殖設施設備崗位科學家) 曹煜成(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養殖水環境調控崗位科學家) 趙永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廣西對蝦產業技術創新團隊首席專家) 羅賓斯·麥金托什(Robins McIntosh)(泰國正大食品高級副總裁) 金光(黑匣子分享會創始人) …… 擬邀請企業(排名不分先后) 正大集團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海大集團 渤海水產 恒興股份 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澳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海博集團 銘治集團 叮咚買菜 盒馬鮮生 中海萬弘(唐山)水產科技有限公司 以色列aquamaof 美國natural shrimp 美國tru Shrimp 德國Garnelen-Farm Grevesmühlen GmbH 媒體支持 海鮮指南、農牧前沿、蝦蟹前沿、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網易新聞、養魚世界、農牧世界、水產前沿網 參會報名 1、參會費:1200元/人,提前報名繳費享優惠價1000元/人; 注:會議采取實名制報名,注冊費含聽課費、會議用餐、會議資料費用及相關活動費,交通住宿自理。報名成功后因個人原因不能參加的,費用恕不退還。 2.報名參會: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聯系報名參會,煩請備注:姓名+循環水大會 會務組聯系方式 胡佩賢:17702088463 李曉欣:13725215269 贊助合作 揭小麗:13719331127 張玉梅:18675898952 劉欣:13728001916 李釩:13324890299 |
重點推薦 |
|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水產頻道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水產頻道)”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15天內來電或來函與中國水產頻道聯系。聯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