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工業化水產圈 李釩 水產前沿網原創報道,當立體農業或垂直農業在種植板塊快速發展時,有一家公司,也盯上了“垂直水產養殖”這一領域。 這家公司就是來自新加坡的Akualogix,去年8月才成立,其創始人John Diener堅定地認為“垂直水產養殖”這一全新的農業系統概念,可以生產數量驚人的水產品,并且很適合在城市里發展。 Diener為何要研發這個系統?他的思維和傳統業者不一樣。Diener的“垂直養殖系統”并非定位在農村,而是為城市環境設計的,他盯著的是“城市漁場”這條賽道。原因是食品安全在發達國家越來越受到重視,而食品領域的融資機會又十分強勁,投資者對“城市農場”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Akualogix創始人John Diener 在Diener看來,一個養殖系統要成功,要具備三大支柱:生物、工程和數字。生物學方面涉及研究最高產的綜合多營養(IMTA)系統,以南美白對蝦為主要養殖品種。適合高密度養殖、養殖周期短、消費量大,成本低,價格高是他選擇南美白對蝦的主要原因。 系統還加入了濾食性魚類——羅非魚,IMTA金字塔的底部是海葡萄,在日本被稱為umibudo,在那里它們被認為是一種美味,在亞洲其他地方則被稱為“綠色魚子醬”,可以作為食品出售,也可以作為蝦的飼料成分,同時還有助于去除硝酸鹽。Akualogix的試點項目已在新加城運行,Diener預測,目前養殖場每個周期可以生產1000-1200斤蝦,但他還不確定羅非魚或海葡萄的產量會是多少。 第二大支柱是工程,Diener打算開發4-5層高的養殖系統,每一個養殖系統都配備模塊化自主設備。第三大支柱涉及運營的數字化方面,采用的是“Aqua OS”操作系統,確保所有技術協同工作,以簡化所有養殖池的管理。 新加坡試點設施中的一尾尾蝦苗 現在他們一套系統可投放30000尾蝦苗和1000尾羅非魚,他們的目標是60天就可以賣蝦,成活率在90%左右。他的目標是先建立每年可生產1000-1500噸的商業養殖場,當達到20-30個養殖場規模時,他們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蝦類生產商之一。 Diener認為,目前的商業飼料并不適合RAS養殖,所以他還希望開發一種獨特的、可持續的飼料,專為在RAS設施中養殖蝦而設計。 Diener評估過,他們養蝦的成本要比外塘養殖高40%-50%,但優勢是他們離市場很近,運輸成本更低。 Diener也坦承,該系統的設計仍在不斷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生物安保方面的缺陷曾導致他們的損失。 Diener觀察到現在資本對三文魚的RAS養殖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而下一個投資目標,他堅定地認為是對蝦!如果投資到位,Diener的目標是先在亞洲人口眾多的沿海城市推廣這一概念。 Diener還有一個宏偉的目標——成為蝦類RAS養殖的先驅,他想改變工業化養蝦這個賽道的游戲規則。 |
重點推薦 |
|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水產頻道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水產頻道)”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15天內來電或來函與中國水產頻道聯系。聯系方式:020-85595682。